“在吗?帮我砍一刀”“分享好友即可提现”“转发朋友圈集赞就能得到礼品”……近年来,砍价、集赞、返现、帮点的营销模式火了。
先分享、后获利,消费者用人脉换优惠。商家以让利为代价扩大宣传,消费者通过好友“助力”“砍刀”获利,如果运用得当,商家薄利多销,消费者获得优惠,将是双赢的局面,合理促销无可厚非。问题在于,消费者需要动用多少人脉资源才能获利?商家承诺的优惠是不是“假促销”?
想要通过分享捡便宜,最后付出的代价往往不便宜。以“砍价免费拿”为例,目标商品可能是日常实用的电影票、纸巾,也可能是市场价格较高的小家电、教育培训课程,利益诱饵通常具有足够吸引力。消费者在分享初期会尝到一些甜头,分享两三位好友后页面就显示“砍价进度已超99.99%用户”,让人以为免费拿到商品似乎很容易。然而剩下的0.01%分享数十位好友都“砍”不下来,为了打捞沉没成本,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分享。
诱导分享的套路是,设置吸引力大的商品为诱饵,只说“大饼”好,不说获得“大饼”难,核心在于隐瞒对消费者不利的规则。砍价排名、砍价进度是否真实?消费者需要投入多少成本?成功概率又有多大?这些活动规则并不透明。根据《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》,商家举办促销活动时应当公示促销规则、促销期限以及对消费者不利的限制性条件,保证活动规则真实、完整和清晰。误导消费者高估成功率、低估投入成本,已经涉嫌欺诈。另一方面,分享任务完成后也可能会难以兑换;兑换时增加附加条件;“促销商品”先提价再打折……据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投诉情况统计,今年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71107件,投诉性质包括售后服务、虚假宣传和假冒问题等。
有人爱惜自己的人脉资源,不愿意为了蝇头小利打扰别人,况且有时候不仅是动动手指点击一下就行了,还要下载APP甚至填写个人信息。但这种营销模式能生存至今,商家目标群体显然不是这部分人,而是一些下沉用户。
有数据显示,我国下沉用户数量超6亿人,规模如此庞大的下沉市场,移动互联网使用程度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,各个平台正在加速渗透。下沉用户价格敏感、消费决策受朋友影响大、闲暇时间多,商家根据这些特征设计出“诱之以利,动之以情”营销模式,将消费者人际关系变成自己的广告渠道,是用较低成本实现裂变式拉新。
互联网下沉是商业趋势,但长期来看,消费者消费理念会进一步提升,品质消费观念、维权意识也会增强。商家若为长久计,焚林而田、竭泽而渔的事还是少做为妙。(杨悦)